孟子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5月13日-15日,我和同事白璇老师有幸来到齐鲁大地孔孟故里山东济宁市参加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暨中华优秀欢迎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培训活动。
济宁孔子国际学校 |
校园 |
教室 |
教室一角 |
学生储物柜 |
走廊顶部 |
文化走廊 |
|
|
走廊一角设置的读书角 |
济宁三天我们聆听了著名学者彭城书院院长汉风、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加庚、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校长沈建华老师的讲座,他们各自讲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教授传统文化的理解。感触最深的是汉风老师对于何为教师教师何为的阐释,教师就是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教学就是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正身明法,教学不仅要追求技,更重要的是要追求道:明道、践道、行道。而徐健顺老师关于吟诵的讲座颠覆了我之前对于诵读的理解。读分为歌、唱、诵、读、吟、咏、哦、叹、哼、呻、讽、念十二种,诵读的境界在于依字行腔、正心诚意。语言是可以唱的,所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会议现场 |
汉风老师 |
徐建顺老师 |
两位老师与汉风老师合影 |
教学成果展示 |
|
英文演绎《石壕吏》
|
三天时间,我们观摩了四节中学语文课,分别是宋广斌老师的《苏轼诗词中的“旷达”特质》,张颜老师的《十二生肖中的“猴”文化》,钱志蛟老师的《宋词品读-苏轼定风波》,周波老师的《岳阳楼记》。这四节语文课不同于我所听过的语文课,整节课老师和学生都在读,这里的读有普通的读,有诵,有吟,有唱,有演,有人声,有乐声,有击节之声,一节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群情昂扬。学生在语文课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语言,更有对诗情的领悟,对人生的思考,对文学美的体验。
来到曲阜,朝访圣人,才不虚此行。凡世尘缘中,我们的心灵或身体,至少有一个需要走在路上,也许这样才能在尘世喧嚣中安身立命。孔庙的建筑大气恢弘,可谓国学圣殿。这里门坊众多,每座都与孔子的思想、道德、智慧有关,寓意深刻,闪耀着思辨的光芒。孔庙内历代碑刻林立,上至两汉,下迄民国,静静地诉说着几千年的历史。漫步在孔庙中古树参差,伸手抚摸的瞬间,感受它们在千年中凝练的沧桑气韵。万仞宫墙内还坐落着孔子及其后人的府邸。院中修竹曲径,屋舍俨然。伫立院中,可以遥望名门望族的百年风采,读懂家风家教的深刻内涵。行至孔林,来到夫子墓前,想象他老人家树下讲学的情景,虽千年相隔,仿佛就在今天。一抔黄土,千年的圣人!
再回想孟子所言,深感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为言,至于观水观澜,日月荣光之照,自惭学浅,然心中仍在希冀自己能如君子般立志于道,行至通达,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