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 正文

​教师专访|蔡晓梅:用心坚守,用爱浇灌,把历史课本“种”进乡土

来源:校办公室        时间:2025-10-23       点击:


蔡晓梅,女,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曲江一中历史教师。从教十年以来,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潜心钻研历史教学,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2019年,受聘担任陕西师范大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专家,多项作品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在校级赛教活动中屡获一等奖。积极承担市、区级公开课及中考试题解读等展示交流活动,参与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五项。2022年,参与的初中段校本课程《历史棱镜下的美学》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精品课程”。

晨光中伏案备课的身影,暮色里轻声叮嘱的回响,她以匠心为舵,以热爱为灯,在粉笔末飞扬的岁月里,默默织就学子前行的轨迹。2024年2月,蔡晓梅积极响应陕西省启动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前往汉中洋县东韩初级中学支教。初到乡村校园,简朴的校舍、斑驳的黑板,还有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深深触动了她的内心。她深知,此行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责任,更承担着为这些孩子点燃希望、照亮前路的使命。

坚守初心,深耕教学沃土

蔡老师所支教的汉中,素有“汉家发祥地”之称,两汉三国文化遗址众多,蕴含着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这些文化底蕴,恰好与她所讲授的中国古代史内容高度契合。在一次历史课上,她偶然发现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储备量较为薄弱,甚至对汉中本地的历史沿革和标志性建筑知之甚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他们的视野,她在后续的教学中刻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门槛,逐步了解汉中的地理特征与文化地位。她尝试运用思维型教学理论,将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课堂,让抽象的历史事件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的家乡记忆,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

D93D2

在教学实践中,蔡老师发现学生对“家乡故事”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她便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同学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历史的信心。例如,在讲授“秦汉统一”时,她以汉中古汉台为锚点,先请学生分享“爷爷讲过的古汉台故事”,再结合课本中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引导他们对比博物馆中的“汉魏十三品”石刻,理解“汉文化”如何从这片土地起源与发展。在“三国鼎立”一课中,她聚焦武侯祠,组织开展“我是三国小讲解员”活动,鼓励学生用方言讲述“诸葛亮屯兵汉中”的历史片段。当《出师表》被解读为“家乡英雄写给国家的一封信”,文本顿时有了温度与归属感。在讲到“丝绸之路”时,她关联城固的张骞墓,设计“跟着张骞回故乡”探究任务,让学生采访长辈,收集当地关于“出使”“远行”的民间传说,并与课本中的丝路开辟内容相关联,理解“一个家乡人如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在讲授造纸术时,她陪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前往洋县龙亭的蔡伦墓祠和纸文化博物馆,了解蔡伦生平与造纸术的演变,鼓励他们亲自体验古法造纸的过程。那一刻,“四大发明”不再是遥远的知识点,而是可触可感的文化传承。

D63EF

通过这些实践,蔡老师努力把课本“种”进乡土,让历史从静态的文字变为鲜活的家乡记忆。学生的“乡土认知”让蔡老师重新理解了历史的温度。有学生兴奋地说:“村里老井边的碑刻,是清朝时修井的记录!”这让她深深意识到:汉中的历史,不只是“两汉三国”的宏大叙事,更是千百年来村民“修井、护桥、赶庙会”的日常延续。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生活印记,构成了孩子们眼中最真实、最持久的“汉中脉络”。

用爱浇灌,让每朵花都有绽放的机会

在支教过程中,蔡老师自费为孩子们购买了《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半小时漫画世界史》以及历史时间地图等书籍,希望他们能在轻松阅读中找到乐趣,在兴趣中收获成长。这些书一经投入使用,便成了班里的“抢手宝藏”。它们在同学们手中不断传阅,默默陪伴着一个个求知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A20F2

国庆节恰逢学校举办歌咏比赛,蔡老师被同学们热情邀请担任音乐指导。尽管她并非音乐专业,对音乐知识也并不熟悉,但她没有推辞,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全身心投入到节目准备之中。从歌曲选择到诗歌朗诵的编排,她都事无巨细,认真对待。她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歌曲《如愿》的创作背景、词曲背后的情感表达以及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在节目设计中,她巧妙融入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献词选段。当孩子们铿锵有力的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时,她引导孩子们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讲述百年征程中的奋斗故事,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D4D8F

为了不耽误正常教学,蔡老师利用午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排练,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最终,他们的节目凭借真挚的情感和出色的演绎荣获比赛第一名,孩子们捧着奖状和糖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时,蔡老师感慨道:“既然孩子们信任我,我就会义无反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D82A9

家校携手,搭建共育桥梁

在专注课堂教学的同时,蔡老师也也始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她定期开展家访,走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与思想动态,努力实现学生知识积累与心智发展的双重成长。

FD892

她所支教的学校,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令她意外的是,每次家访,孩子们都异常期待。随着走访的深入,她逐渐了解到这些孩子生活中的艰辛:他们大多由祖辈抚养,父母或在外务工,或家庭离异,亲情缺失、沟通匮乏成为普遍问题。

BE8C4

面对这样的现实,蔡老师在教学之外投入了更多心血。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注重心理疏导与感情陪伴。在家访中,即便面对交流困难或老人的不解,她仍积极与孩子的爷爷奶奶沟通,帮助老人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她也主动充当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纽带,协助化解因长期分离而产生的隔阂与误解。作为一名教师,她深感责任重大;而作为一名母亲,她更深刻体会家家庭的温暖与陪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可替代。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便通过小卡片、手工玩偶悄悄传递心意。这些细微的温暖,深深触动着蔡老师的心。

离别那天,蔡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个写满全班学生名字的蛋糕,希望为孩子们留下一段温暖而难忘的记忆。那一刻,笑容与泪水交织,是告别,也是启程。

D3484

142351

一年的异乡坚守,蔡老师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同时,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职业成长,她荣获“优秀毕业班教师”“省级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1F2503

A2B7F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而在这一方静谧乡村,她选择逆流而行,默默耕耘,静守初心。那些平凡却闪光的岁月,已经沉淀为她生命中最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