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教师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正文

习养中华礼仪,传承为师之道——徐利霞、仵亚宁两位老师赴云南参加“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骨干师资研训”

来源:学校办公室        作者:仵亚宁       时间:2017-06-15       点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传习中华传统文化,更好促进我校“根植传统”的办学目标,弘扬传统文化精神,6月3日至9日,我校派徐利霞、仵亚宁两位老师共赴高原明珠——云南省会昆明,与来自黑龙江、河北、甘肃、山东、海南等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校长及骨干教师,参加了第二期“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骨干师资研训”。

此次研训主要内容为“习礼”,即传习中华传统文化礼仪。礼仪专训由著名礼学专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彭林教授主讲。研训5天来,彭教授及课题组老师们,从研训的目的、教师学生心灵成长课程的介绍、礼乐文明与中国人文精神、日本明治时代的礼仪教育、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待人处世之礼、礼射文化简述、个人礼容、人生四礼等方面,由宏观到微观、由目的到方法、由学习到实践,由研究到落实,向学员们讲授、演示了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礼仪。

研训指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中华传统美德习养为抓手,教师为核心力量。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教师,应心怀天下,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的种子。而此次研训的目的就是使老师成为知行合一的人,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而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促生了教师心灵成长“五位一体”研修课程及学生成长“五学并举”课程。教师的心灵成长由健康、心理、家庭、工作、文化修养五方面构成,学生成长课程由经典、人物故事、礼仪、书法、中华武术五方面构成。其中,文化礼仪修养是师生应共同努力的方向,其目的最终指向立德树人。彭教授讲道,之所以要习礼,因为礼使人自别于禽兽,是文明民族区别于野蛮民族的标志,是我们中国文化之心。而《礼记·曲礼》有言“夫礼,毋不敬”,《孝经》也讲“礼者,敬而已矣” 。要讲礼,首先要敬;其次要内外兼修;再次要互相尊重,所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 。在习礼方面,日本、韩国等国曾效法于中国古代,而优于中国现代,因此,为传承华夏文明,我们更应该习礼、传礼,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

传统文化如何进校园呢?彭教授谈到当今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输在了起跑线上,教育难辞其咎,教育需要“补课”!而传统文化进校园不只要重“术”,更要重“道”——中华文化的理念和精神。儿童教育主旨应是“童蒙养正”,小学教育应以礼仪为主,中学教育应以人格与社会担当为主,循序渐进地促生学生“君子”的自我价值观和“兼济天下”的情怀。而作为教师,则应该从自身做起,研习经典,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身先垂范,传扬传统文化。研训安排了彭教授的弟子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的穆兰、赵媛媛、闫严、王虹四位老师从授受、餐饮、言语、出行、宾客、坐立、行走、视听等方面细致地讲授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要求,并亲身示范,指导学员们行拜师礼、接物礼、坐立礼等。研训还安排所有与会学员们晚上习礼,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

研训的每天下午,都会有来自各处的校长和教育干事们的主题分享,“师者父母心”告诉我们要用父母之心对待孩子;“老师的成长”教会我们要不断学习,从经典中汲取力量;“传统文化落地校园”则更细致具体地给了我们传扬传统文化的思路和方法。

研训的最后一天,学员们分“仁”“义”“礼”“智”“信”“爱”“和”7组进行了组内复讲,并在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最终复讲,由彭教授和赵媛媛老师点评。我校仵亚宁老师代表和组上台复讲“饮食之礼”,获得了“优秀学员”的称号。

唐文治先生讲“欲救天下,先救学校,欲救学生,先救人心”,作为教师,此次“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学科骨干师资研训告诉我们,读书明理兴师道,正己化人济苍生,是我们为师之道,教育之道,是我们“救心”的开始。教师虽微为普通教书匠,却也应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天下情怀,有知行合一的坚毅努力,如此,才能培养成有真品格的人才。

仵亚宁、徐利霞两位老师参加第二期“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骨干师资研训”

仵亚宁老师荣获“优秀学员”称号

仵亚宁老师代表和组上台复讲“饮食之礼”

著名礼学专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彭林教授做专题报告

仵亚宁、徐利霞两位老师与第二期“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骨干师资研训”班学员合影留念